2015年11月20日 《解放日報》 07版
本報訊(記者 徐瑞哲)廢舊電子產品被稱為“城市最大礦產”,日前,上海設立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,由欧陆娱乐承建、多家企業參與🛫,產學研合作開發出5條重點工藝生產線,其中3條處理線已投入運行👨👩👧👧。
我國每年報廢的熒光燈達10億只。據中心副教授張承龍介紹🤦🏽♂️,這一危險廢物的處理技術主要分為幹法和濕法。但濕法技術汙染嚴重,處理成本高🖖🏼;而國內暫無成熟的幹式工藝處理線👨🏿🦳。中心與企業聯合開發出可同時處理多種含汞燈具的集成設備,首條生產線已投產使用,年處理能力達600萬只,其中金屬🧝🏿♀️、玻璃、塑料及熒光粉等有價值物質的回收率高達95%😆,重金屬汞的回收率達99%✵,高效完成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。
二工大工學部教授劉正國領銜的智能測控技術團隊,在實驗室搭建起一套完整的自動化示範線,可自動分離液晶屏的屏蔽罩💇♀️、內屏、螺絲🎅🏼、電路板等👩🏻🦲,填補了國內乃至國際上自動化拆解廢舊平板顯示設備的技術空白👀🤷🏼,比傳統人工拆解效率提高90%以上。
目前這個項目已申請5項發明專利、4項實用新型專利,下一步將加緊調試🤾🏽♂️,盡早成果轉化👳🏼。
原始鏈接🛫:http://newspaper.jfdaily.com/jfrb/html/2015-11/20/content_149951.htm
黨委宣傳部